• 楼承板
  • 铝幕墙
  • 止水带
  • 泡沫板
  • 吸音板材料

优秀传统文化在古建筑中的传承和体现

   日期:2023-12-28     浏览:249     评论:0    
核心提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每个时期的人们在时代与文化的影响下,根据自己的审美与建造技术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因此每栋建筑物天然具备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中国古建筑植根于深厚的传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每个时期的人们在时代与文化的影响下,根据自己的审美与建造技术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因此每栋建筑物天然具备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中国古建筑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与高超的建造水平之中,作为华夏文明辉煌历史的象征与传承,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集中表达。因而,建筑是文化的外在载体,文化是建筑的内在灵魂,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赋予传承至今的古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核,探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些古建筑中的渗透元素,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应的启示与参考,也可以深刻影响并改善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创造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中所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中的“克己复礼”

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政体形式是封建君主制,这就决定了“礼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儒家文化提倡建立尊卑有序、层次分明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不仅是人性之本,更是立国之基。儒家所强调的“守序”与“中正”等观点对我国古代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思想一度成为构建我国古代建筑营造制度的唯一准则,最显著的体现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通过建筑上的分级制度来体现尊卑上下与地位高低。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建筑营造制度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划分,各种建筑的形制、规模以及色彩、装饰等构成都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规范。各朝代的统治者甚至以法律注明,任何建筑不得僭越违建。比如基座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构成元素,一般百姓的民居只能使用普通基座,达官显贵的府邸获批可以使用高级的台基,只有皇家建筑和佛寺庙宇的基座才能是最高规模的“须弥座”。

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思想理论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中国古建筑中的突出体现就是强调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映衬,追求一种情境互照、虚实相生的意境。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的不同地区的民居,其选址与布局结构等都蕴含浓郁的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不仅与当地环境完美融合,还能彰显独特的美感。比如在江南地区,湖泊与河流众多,水道纵横难以形成大片的平整土地,故建筑多依山傍水,在匠人的独特巧思下形成明秀天下的园林景观。建筑多以自然山水为参照,搭配各式亭台楼阁,达到移步易景的观赏效果。在设计中坚持天然去雕饰的表现手法,尽可能还原山水本质之美,追求宛如天成的自然意境。同时,其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体现在对我国古建筑的营造形制上,不论其功能如何,从民居建筑到皇家宫廷的每一个古建筑都呈现出轴线对称和空间连续的统一形制,只是在建筑体量上存在大小的差异,具体表现是以某一核心建筑为主体,以特定规律的扩散模式再形成功能大小不同的院落,最后组成一个完整的群体建筑。

农耕文明中的“大巧不工”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同样也对古建筑的建造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民在农耕活动中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理,其思想也逐渐影响社会其他各阶层,最终培育出“大人不华,大巧不工”的民族性格,使整个社会形成求真务实的价值取向。这种实用理性的民族文化,在建筑上主要呈现两个元素:一是重视结构逻辑的真实性。中国古建筑更多是利用榫卯来连接一套木框架结构,从椽、模、梁、柱等基础结构中,可以看到力的传递是十分清晰的,很少对建筑中某处构件附加刻意的装饰。二是某些装饰性的元素其实也承担着相对应的结构需求。比如彻上明造,本身是为了防止架构屋顶的木材腐朽,需要把它们暴露在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但对某个构件的装饰处理就形成了“彻上露明造”的艺术效果;再比如雀替,原是放在柱子上段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压力的构件,但在根据其轮廓结构进行艺术性创作后极富装饰趣味,是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典型产物。中国古典建筑大多如此,很少有纯粹装饰的构件,每个构件在营造视觉效果的同时,更多是作为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发挥作用。

治国理念中的“人本主义”

中国古典建筑体系始终坚持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中“人本主义”的建筑原则,任何类型的建筑都很少像西方教堂那样呈现出夸张的视觉效果。中国建筑(4.7500.020.42%)的“大”,是在小的建筑单位“院”的不断规律性、功能性叠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建筑群规模如何,每一个部分都有其所具备的独特功能,每一个建筑都是在与人相亲和的尺度下设计出来的。这种设计品位,体现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实用性思想的主导地位。而在审美方面,建筑师们基于穿行建筑群中的路人视角进行对各院落衔接的设计,重点在于人的视野区域,很少顾及目光不及的地方,从而形成了立面构图的“场景式”的审美效果,区别于西方以“体”为单位的建筑风格,江南园林的步移景易就是这种“二维”审美的典型示范。

中国古建筑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承媒介,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鉴赏与探索。

 
打赏
 
更多>同类头条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