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更新一直是地产圈的一个热词。
中国经过了30年的狂奔建设,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空间增速开始减缓,规划建设用地“零增长”甚至呈现了“负增长”。
当速度不再是发展的第一因素,反思也随之而来,在城市空间的增长期是不是建造了太多不合适的建筑?这些建筑是不是只是当时经济发展的暂时所需?
当下,新增土地稀缺已成为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空间结构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已是必然,未来做住宅高周转可能会变成“老”的行业,但城市更新将会是永远的主题,并将成为未来城市空间供给的重要途径。
(据佳兆业发布的《2019-2020房地产行业白皮书》指出,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已超300万亿,按每年2%的城市更新速率计算,城市更新迎来6万亿元级市场,随着总市值的不断增加以及存量转化率的持续提升,最终市场将迎来10万亿规模。)
可以说,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
广州·悦汇城改造前
广州·悦汇城改造后© 吴鉴泉
01
关于城市更新
1、定义说明
首先,城市更新概念是非常明确的。
主要是指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内具有基础设施亟需完善、环境恶劣或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情形之一的区域,根据城市规划和规定程序进行以综合整治、有机更新或者拆除重建为主要方式的活动。(改造力度由弱到强排序)
2、进阶演变
虽然更新改造几乎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但是现代意义上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始于1970年代的美国,由联邦政府补贴地方政府对贫民窟土地予以征收.然后以较低价格转售给开发商进行“城市更新”。
在中国的发展,开始于1989年,以政府主导的旧城改造为主,以完善民生配套为目标。
1990-2007年,以民营开发商主导的改造为主,众多大规模、高速无序、简单粗暴的城市改造使得公共性不足、历史文脉断裂、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堆积产生,城市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适应力、生命力衰弱丧失。
2008年后,政府初步介入城市改造,建立规划管理机制引导市场化运作,全面推进“自下而上、人本诉求”的有机更新理念,城市更新日益趋向社会、经济、文化、物质、环境等多维度的升级改造。
2019年11月20日,中国城市更新(长三角)峰会在沪举行,2019年12月13日,城市更新受到中央政策鼓励。
2020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和城市更新方式将开启转型升级的全新格局。
3、三种主要方式
综合整治是不涉及房屋结构的拆除、改造,主要对房屋的配套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更新。包括老旧小区改造、河道整治、公园再生等都属于此类。
有机更新是以原房屋建筑的保留为主,少量拆建,对建筑承载的产业进行升级。此类更新因主要涉及商业不动产,市场化投资力量比较强,对资产管理运营的要求比较高。
拆除重建是指大部分建筑都被推倒重来,按新的规划重新建设。可能改变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也可能变更部分土地性质,最典型的是城中村拆迁、棚户区改造、老工厂的拆除等。
华灯初上的山口村城门楼鸟瞰 摄影:张柯
以上虽然可以将城市更新的方式分为这三大类,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视当地的具体情况,将某几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
4、参与者
城市更新不应是一方主导,而是多方参与。
示意图 图源: 三旧改造研究院
一般前期的参与者为政府,后期的主要参与者有投资机构(基金、金融机构等)、开发商、服务商,但他们在介入的时期、选择的标的资产、商业模式及各自优势等方面均差异显著。
02
城市更新的具体类型及案例
1、老旧商业区改造
改造前 实景图
改造后 实景图
设计理念
上海世茂广场整体采用全新的“城市歌剧院”的设计理念:顾客被赋予三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游客、观众、演员;建筑被定义为三种不同的场所:前厅、观众席、后台。
实景图 摄影师:吴清山
实景图 摄影师:吴清山
实景图 摄影师:吴清山
▲原厂区实景图 (图片来源于:既改那些事儿)
▲改造后西安大华·1935 实景图
2011-2014年进行了首次更新,2017年复星集团特邀伍兹贝格建筑设计事务所(Woods Bagot)对大华·1935进行了二次更新,打造出全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华·1935。
实景图
例:上海宝山区似乎是很多工业城市的缩影,破败的厂区,糟糕的环境成为普遍现象,由三毛仓库升级而来的上海智慧湾却成为了网红级产业创新典范。
图片说明:原来三毛仓库中集装箱堆场的一角
这里之前有大量厂房、仓库、集装箱堆场闲置,噪音、粉尘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且效益低下,周围居民有大量的投诉。
图片说明:夜晚智慧湾灯火辉煌,尽显一片繁华景象。
经过转型改造以后,2016年9月,上海智慧湾重新开园,租金收入一举达到2500w/年,远超甲方800万的心理预期。
如今已成为宝山区创新经济产业带的排头兵,周围其它企业纷纷与其合作,规模已经从开始的127亩不断扩充,今年将达到500亩。
实景图
园区以个性化定制,科创与文创融合,使之成为24小时全天候、全面开放的新型产业园区。大量的科技型企业的入驻,彻底激发了本区域的城市活力,提升了城市形象,也为持久发展带来了动力,其长期效应远远超越一般的住宅区开发。
2016鸟瞰图(改造前)
2020鸟瞰图(改造后)
实景图
园区内,对保护类建筑,如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孙科别墅等,通过“修旧如旧”的手法,对建筑的立面与空间进行修复,最大化还原建筑原真性;对非保护类建筑,如麻腮风大楼、控压泵房等,则保护建筑自身的特色,结合其建筑功能进行局部新材料、新手法的植入和改变,赋予建筑以新面貌。
不仅如此,上生·新所将空间开放给周边的居民,如城市界面导入口的设计以及集会广场等,并引入多种业态,与周围生活空间连通,这样一来就形成很强的互动性。
上生·新所项目是一个中国式城市更新的典型。
与众多中心城区的历史风貌保护区一样,愚园路的改造升级同样面临着“如何兼顾保护与改善原住民生活品质”的难题,但难度大小不一。
平面图
愚园路因多种历史保护建筑类型的汇集,在发展过程中就呈现了公共服务、行政办公、社区商业等功能高度复合的状况,由此将“拆、改、留”变为“留、改、拆”,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空间解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城市公共功能需求,将百年人文历史与“文化、艺术、生活”的特色风貌完美融合。
改造前 图源网络
改造后 图源网络
时至今年,从2014年开始进程更新的愚园路,大致经历了3个方面的更新:建筑风貌及立面更新、艺术装置构建空间以及更新优化街区业态。
愚园路的改造是分阶段的,随着改造的推进以及不断调整的过程,相较于“大拆大建”的改造思维,这样的微更新改造更能激发城市居民参与街道生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上海的城市更新改造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苏州这样敏感的城市,仁恒仓街项目既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使之成为古城改造的一个典型案例,真正实现了一个高质量的本地空间,最终将成为苏州城市体验的重要部分。
改造前的十字街片区鸟瞰 实景图
改造后的十字街片区鸟瞰 实景图
都市实践设计团队提出了以介入实施为导向、由点及面渐进式激活、以文化活动促进古城复兴的发展模式,将南头古城打造成为一个以“深圳本土原创为主题,集合创意设计、特色商业等多种元素”的设计小镇。
所有的城市更新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对整个生活环境、整个板块价值的改变,对于周围住户来说,将拥有一个更好更全的生活配套;对于整座城市来说,可能又多了一个生动精彩的文化地标。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TOP100房企中47%涉足城市更新领域,TOP50房企中61%涉足城市更新,如融创、万科、恒大、世茂、华侨城、佳兆业等等,对不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建筑和规划,注入新的产业、新的经济文化,拥有新的活力,才是房产商未来发展的空间。
来源:搜建筑